python-面向对象

面向对象


一种认识世界,分析世界的方法论。将万事万物抽象为类

类class

类是抽象的概念,是万事万物的抽象,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集合。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就是属性方法的集合(封装)。

对象instance、object,对象是类的具象,是一个实体,类也是对象。

属性,它是对象状态的抽象,用数据结构来描述。

操作,是对对象行为的抽象,用操作名和实现该操作的方法来描述。

哲学

一切皆对象

对象是数据和操作的封装

对象是独立的,但是对象之间可以相互作用

目前OOP是最接近人类认知的编程范式

面向对象三要素

封装:将属性和方法组装到一起,隐藏数据,对外只暴露一些接口用于连接。

继承:目的:多复用,继承来的就不用自己写了;多继承少修改(开闭原则),OCP(open_closed principle),使用继承来改变。作用:就是为了修改不一样的属性。

多态:面向对象编程最灵活的地方,多种表现,动态绑定。

Python的类

定义:

1
2
class ClassName
语句块

要求:

  1. 必须使用class关键字

  2. 类名必须使用大驼峰命名

  3. 类定义完成后会产生一个类对象,会绑定到ClassName这个标识符上面。

类对象和类属性

类对象,类的定义就会生成一个类对象

类的属性,类定义中的变量和类中定义的方法都是类的属性

类变量,定义在类中的变量

实例化

在类对象名称后面加上一个括号,就调用类的实例化方法,完成实例化,实例化就真正创建一个该类的对象(实例)。

每一次实例化,只能生成该类的一个具体实例,生成的是不同的实例。即使通过相同的参数实例化,得到的对象也不相同。

python类实例化后,会自动调用__init__方法,可以不定义,如果没有定义会在实例化后隐式调用,初始化函数可以有多个参数,第一参数必须留给self,init方法不能有返回值,也就是只能有return None

作用:对实例进行初始化

类里面的函数叫做方法对象method,不是普通的函数对象function,一般至少要有一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可以是self(一般习惯上用self),这个参数位置指代的就是当前这个实例本身。

实例对象instance

类实例化后一定会获得一个对象,就是实例对象。ini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self就是指代某一个实例。

实例变量和类变量

实例变量是每个实例自己的变量,是自己独有的;列变量是类的变量,是类的所有实例共享的属性和方法。

特殊属性 含义
_name_ 对象名
_class_ 对象的类型
_dict_ 对象的属性的字典
_qualname_ 类的限定名

类属性保存在类的dict中,实例属性保存在实例的dict中,如果从实例访问类的属性,就要借助class找到所属的类。

类有类名字,实例没有实体名。

python中每一种对象都拥有不同的属性。函数、类都是对象,类的实例也是对象。

类不可以访问实例的属性,实例可以访问类的属性。(是类的,也是这个类所有实例的,其实例都可以访问到;是实例的,就是这个实例自己的,通过类访问不到。)

对象(实例或类)可以动态的给自己增加一个属性,实例._dict_[变量名]可以访问到,实例的同名变量会隐藏掉类变量,或者说是覆盖了这个类的变量。

一般来说,属性使用字典保存是为了提升查找效率,必须用空间换时间,但是也有个问题,如果数百万个对象,那么字典占的比较大,所以可以使用__slots__方法。

slots告诉解释器,实例的属性都叫什么,一般来说,既然要节省内存,那就最好还是使用元组。

一旦类提供了slots,就阻止实例产生dict来保存实例的属性。子类不会继承slots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class A:
X = 1

__slots__ = ('z','y')
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y = 5

def show(self):
print(self.X,self.y)

a = A()
a.show()

print("A",A.__dict__.keys())
# print("obj",a.__dict__.keys())

**实例属性的查找顺序 **
指的是实例使用.点号来访问属性,会先找实例自己的__dict__,如果没有,然后通过属性__class__找到自己的类,再去类的__dict__中找类属性中没找到就往类继承的父类中去查找,最终找到根基类object,没找到则抛出异常 。
注意,如果实例使用__dict__[变量名]访问变量,将不会按照上面的查找顺序找变量了,这是指明使用字典的key查找,不是属性查找。
一般来说,类变量可使用全大写来命名。

装饰一个类

为一个类通过装饰,添加一些类属性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#增加类变量
def adda_name(name,cls):
cls.NAME = name #动态增加类属性
#改进成装饰器
def add_name(name):
def wrapper(cls):
cls.NAME = name
return cls
return wrapper
@add_name("jerry")
class Person(): #Person = add_name("jerry")(Person) = wrapper(person) = Person
AGE = 3

# adda_name(Person ,"tom")

print(Person.__dict__)
print(Person.NAME)

之所以能够装饰,本质上是为类对象动态的添加了一个属性,而Person这个标识符指向这个类对象。


类方法和静态方法

类方法

1
2
3
4
5
6
7
8
class Person:
@classmethod
def class_method(cls): # cls是什么
print('class = {0.__name__} ({0})'.format(cls))
cls.HEIGHT = 170

Person.class_method()
print(Person.__dict__)

类方法

  1. 在类定义中,使用@classmethod装饰器修饰的方法,不管使用实例还是类来调用,调用的都是类的方法,传入当前类自身。

  2. 必须至少有一个参数,且第一个参数留给了cls,cls指代调用者即类对象自身

  3. cls这个标识符可以是任意合法名称,但是为了易读,请不要修改

  4. 通过cls可以直接操作类的属性

静态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class Person:
def method(self,name): #普通方法
print(self)

@classmethod #类方法
def class_method(cls , age): # cls是什么 是当前类
print('class = {0.__name__} ({0})'.format(cls))
cls.HEIGHT = 170

@staticmethod #静态方法
def static_methd(a):
print(Person.HEIGHT , a)


Person.method(Person(),"ken") #第一参数不会自动传入,自己传Person()
Person().method("tom") #第一参数自动传入Person()

Person.class_method(20) #第一参数cls自动传入
Person().method(18) #第一参数cls自动传入

Person.static_methd() #第一参数不用传
Person().static_method() #第一参数不用传

print(Person.__dict__)

静态方法

  1. 在类定义中,使用@staticmethod装饰器修饰的方法
  2. 调用时,不管是实例还是类调用,不会隐式的传入参数 。
    静态方法,只是表明这个方法属于这个名词空间。函数归在一起,方便组织管理。

总结:
类除了普通方法都可以调用,普通方法需要对象的实例作为第一参数。
实例可以调用所有类中定义的方法(包括类方法、静态方法),普通方法传入实例自身,静态方法和类方法需要找到实例的类。

实例方法

如果用实例,第一参数则传入self,则叫做绑定。如果使用类调用,则没有绑定(未绑定行为)。

访问控制

私有(Private)属性

使用双下划线开头的属性名,就是私有属性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class Person: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=18):
self.name = name
self.__age = age

def growup(self, i=1):
if i > 0 and i < 150: # 控制逻辑
self.__age += i

def getage(self):
return self.__age

print(Person('tom').getage())

私有变量的本质:
类定义的时候,如果声明一个实例变量的时候,使用双下划线,Python解释器会将其改名,转换名称为_类名__变量名的名称,所以用原来的名字访问不到了。

保护变量

在变量名前使用一个下划线,称为保护变量。

1
2
3
4
5
6
7
8
class Person: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=18):
self.name = name
self._age = age

tom = Person('Tom')
print(tom._age)
print(tom.__dict__)

可以看出,这个_age属性根本就没有改变名称,和普通的属性一样,解释器不做任何特殊处理。 这只是开发者共同的约定,看见这种变量,就如同私有变量,不要直接使用。

私有方法

参照保护变量、私有变量,使用单下划线、双下划线命名方法。

私有方法的本质

单下划线的方法只是开发者之间的约定,解释器不做任何改变。

双下划线的方法,是私有方法,解释器会改名,改名策略和私有变量相同,**_类名__方法名
方法变量都在类的
__dict__**中可以找到。

私有成员的总结 :

在Python中使用_单下划线或者 __ 双下划线来标识一个成员被保护或者被私有化隐藏起来。
但是,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访问控制,都不能真正的阻止用户修改类的成员。Python中没有绝对的安全的保护成员或者私有成员。
因此,前导的下划线只是一种警告或者提醒,请遵守这个约定。除非真有必要,不要修改或者使用保护成员或者私有成员,更不要修改它们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class Person: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=18):
self.name = name
self._age = age

def _getname(self):
return self.name

def __getage(self):
return self._age

tom = Person('Tom')
print(tom._getname()) # 没改名
print(tom.__getage()) # 无此属性
print(tom.__dict__)
print(tom.__class__.__dict__)
print(tom._Person__getage()) # 改名了

补丁

可以通过修改或者替换类的成员。使用者调用的方式没有改变,但是,类提供的功能可能已经改变了。

猴子补丁(Monkey Patch):
在运行时,对属性、方法、函数等进行动态替换。
其目的往往是为了通过替换、修改来增强、扩展原有代码的能力。
黑魔法,慎用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# test1.py
from test2 import Person
from test3 import get_score

def monkeypatch4Person():
Person.get_score = get_score

monkeypatch4Person() # 打补丁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print(Person().get_score())
1
2
3
4
5
6
# test2.py
class Person:
def get_score(self):
# connect to mysql
ret = {'English':78, 'Chinese':86, 'History':82}
return ret
1
2
3
# test3.py
def get_score(self):
return dict(name=self.__class__.__name__,English=88, Chinese=90, History=85)

上例中,假设Person类get_score方法是从数据库拿数据,但是测试的时候,不方便。
为了测试时方便,使用猴子补丁,替换了get_score方法,返回模拟的数据。

属性装饰器

一般好的设计是:把实例的属性保护起来,不让外部直接访问,外部使用getter读取属性和setter方法设置属性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class Person: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=18):
self.name = name
self.__age = age

@property
def age(self):
return self.__age

@age.setter
def age(self, age):
self.__age = age

@age.deleter
def age(self):
# del self.__age
print('del')

tom = Person('Tom')
print(tom.age)
tom.age = 20
print(tom.age)
del tom.age

特别注意:使用property装饰器的时候这三个方法同名
property装饰器
后面跟的函数名就是以后的属性名。它就是getter。这个必须有,有了它至少是只读属性

setter装饰器
与属性名同名,且接收2个参数,第一个是self,第二个是将要赋值的值。有了它,属性可写

deleter装饰器
可以控制是否删除属性。很少用

property装饰器必须在前,setter、deleter装饰器在后。
property装饰器能通过简单的方式,把对方法的操作变成对属性的访问,并起到了一定隐藏效果.

对象的销毁

类中可以定义 __del__ 方法,称为析构函数(方法)。

作用:销毁类的实例的时候调用,以释放占用的资源。其中就放些清理资源的代码,比如释放连接。

注意这个方法不能引起对象的真正销毁,只是对象销毁的时候会自动调用它。

使用del语句删除实例,引用计数减1。当引用计数为0时,会自动调用__del__ 方法。
由于Python实现了垃圾回收机制,不能确定对象何时执行垃圾回收。

由于垃圾回收对象销毁时,才会真正清理对象,还会在回收对象之前自动调用__del__ 方法,除非你明确知道自己的目的,建议不要手动调用这个方法。

方法重载(overload)

其他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中,会有重载的概念。
所谓重载,就是同一个方法名,但是参数数量、类型不一样,就是同一个方法的重载。

Python没有重载!
Python不需要重载!
Python中,方法(函数)定义中,形参非常灵活,不需要指定类型(就算指定了也只是一个说明而非约束),参数个数也不固定(可变参数)。一个函数的定义可以实现很多种不同形式实参的调用。所以Python不需要方法的重载。

或者说Python本身就实现了其它语言的重载。

封装

面向对象的三要素之一,封装Encapsulation

将数据和操作组织到类中,即属性和方法

将数据隐藏起来,给使用者提供操作(方法)。使用者通过操作就可以获取或者修改数据。getter和setter。

通过访问控制,暴露适当的数据和操作给用户,该隐藏的隐藏起来,例如保护成员或私有成员。